癸字卷 第八百三十六节 造势,争先恐后 (第1/2页)
第2775章癸字卷造势,争先恐后
“老十,你现在还有心思想这些?我还以为你担心得睡不着觉才来找我呢,结果呢,是对这些花边故事感兴趣?”忠顺王连连摇头,瞪了一眼对方,“这些事儿算事儿么?紫英都当皇帝了,睡哪个女人不是恩泽被及?”
被兄长打趣一句,忠惠王也有些尴尬,讪讪地道:“嗨,我不过就是顺口而言,哪有九哥你说的那么不堪?可是周培盛和荃妃这之前就和紫英有瓜葛,这禄王……”
忠顺王被自己这个弟弟给逗乐了,呲着牙咧着嘴吐槽:“老十,你怕是睡昏了头吧?张骕出生的时候紫英才多大?有十岁没有?还在大同未曾进京呢,四哥都还是太子未曾登基呢。”
忠惠王似乎才回过味来,摸了摸头,“呃,我倒没想到这一出,只是想到荃妃怎么就和紫英勾搭在一起,这周培盛看人还真准,还真敢下注,用这种方式来稳固自己在宫中的地位,把夏秉忠和裘世安都给挤下去了。”
“有了新人忘旧人,不都这样么?周培盛想要在宫中长久呆下去,不这样做能行?他还有个侄儿周德海,现在更是跟得紧,看样子日后是要接他叔叔的地位了。”
忠顺王悠悠地道:“不过这都无关紧要,关键是咱们不受影响就行了,海通银庄依然会继续经营,咱们靠着这个就够了。”
“那其他族人呢?”这才是忠惠王来找忠顺王的目的。
张氏一族人不少,现在改朝换代,那张氏一族族人就不再是皇族,立即就将面临一个大问题。
这些人原来都归宗人府管,每年多少都会有一些银两拨付,像近支的这些,如忠顺王、忠惠王、忠信王当然影响不到,但是往上推两代,泰和帝、广元帝、天平帝的子孙后代呢?
这么百年来,算下来一样也是好几千了,像泰和帝兄弟四人,广元帝兄弟九人,天平帝兄十一人,元熙帝子嗣也就是忠顺王忠惠王他们这一批了,成年男嗣六人,算是比较少的了,平均按照八个来计算,也是一两千号人了,这还没算生的公主郡主县主这些开枝散叶出来的。
这一两千号张氏子弟倒也不能说全都是混吃等死的窝囊废,但是靠着张氏一脉这个皇族身份,有着铁杆皇粮,无论做什么都能有些优势,就算是真的啥本事都没有,每年宗人府也得要给二三百两银子,维系一大家子基本生活还是没有问题的。
现在改朝换代了,天家一族改成姓冯的了,这张氏一族一两千子弟家眷怎么办?
若是有些本事的倒也罢了,可那些没本事只靠着宗人府发那点儿银子维持生活的,却又如何过活?
“怎么,这些人坐不稳了?”忠顺王也考虑过这方面的问题,但是现在新朝初立,你却要让朝廷马上考虑这一两千号人的生计问题,只怕文臣那里就过不去。
“谁能坐得稳?大家都听说了,也知道这大势不可挡,但大家的生计却总要有一个说法吧?”忠惠王叹了一口气,“咱们几兄弟倒是没啥,无所谓,但是那些远房亲戚就难了,若是因此闹腾起来,只怕也有损于新朝的印象,……”
忠顺王沉吟不语。
这道题不好做。
这一千多号人说多不多,说少不少,按照原来宗人府的规制,每年也得要花五六十万两银子来打发,朝廷内库也历来有这笔花销,但是问题是新朝立朝,谁还会管你旧朝的故事?要接济也该是接济着冯氏子弟了才对,这怎么都说不过去。
“新朝现在怕是没这份心思来管张氏子弟的事儿啊,文臣们更不愿意开这个口子,能每年节约几十万两银子,只怕他们是求之不得啊。”许久之后,忠顺王才黯然叹息道:“得找个法子,让皇上来开这个口。”
“让皇上开这个口?”忠惠王不解地问道。
“文臣们是肯定要借机砍掉这一块的,难道还能指望他们?人走茶凉,咱们都不算宗亲了,新朝凭什么会优待咱们,你听说本朝优待过朱氏子弟么?”忠顺王苦笑着道:“没赶尽杀绝就算是善待了。”
“不能吧?”忠惠王也一惊,“九哥,你可别吓我们,咱们和朱氏子弟可不一样,咱们这可是内禅主动让位,和本朝与前明是通过一战得来的不一样,咱们也对新朝不怀敌意,……”
“老十,本朝和前明一战与新朝与本朝这种博弈得来的天下,你觉得真有多大的差别?”忠顺王淡淡一笑,“那你可真就想多了,新朝这是武人和士人博弈的结果,如果不是恰巧有冯紫英这样一个特殊人物在这里能让大家都接受,也许今日京师城中就是一片腥风血雨人头滚滚了,五代十国那等武夫当国时候屠戮文人的故事难道还少了?那咱们这宗亲的下场会更惨,谁记得那五代十国宗亲是谁?一二十年又换一波新朝,都是知根知底,还不斩草除根?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