门派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门派看书 > 将血 >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简字

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简字

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简字 (第1/2页)

大秦成武九年正月。∑,
  
  年关的热乎劲儿还没散去,大秦朝廷正在酝酿封赏前方将士,西辽虽然遥远,大军主力也非大秦将士。
  
  但这毕竟是灭国之功,而附带的,大秦又多了一个属国,也就是回鹘汗国。
  
  这样的功绩,封赏乃题中应有之义。
  
  而借此,也能淡化一下成武八年科举改制带来的诸多混乱。
  
  但当大秦长安各个衙门纷纷开衙,署理公务的时候,大秦明远司收到了一个令人震撼的消息。
  
  后周摄政王赵氏,废周帝柴氏,自立为帝,改国号为宋,年号新庆。
  
  实际上,自成武七年开始,种种迹象已经表明,后周将有内乱,摄政王赵氏总览朝政,安插亲信,不遗余力,居心叵测之处,路人皆知矣。
  
  后周赵氏,终于走到这一步,没多少人觉得奇怪,后周的政体,本就奇哉怪也,权臣在侧,隔有数代,才至于此,这才是让人比较困惑的地方。
  
  但大秦没多少准备,因为从成武六年攻周之后,大秦国策已定,罢兵息戈,专注内政,如此已有两载。
  
  而照现在的情形,这个国策在短时间内,不会改变。
  
  但此番诱惑力太大了些,有些朝中重臣,即便知道重启战端,对大秦来说,并不算太好的选择,也有些犹疑了起来。
  
  改朝换代,必有乱生,这必定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。
  
  对大秦更为有利的是,蒙古人占据辽东。开始连年南下。拖住了河北王李任权。若大秦再次挥兵东进,当年故事,再不会重演了。
  
  这就是天下大势,变幻的有点太快了。
  
  消息来到长安,一石激起千层浪,成武皇帝陛下立即招群臣入宫商议。
  
  但没有谁能像诸葛武侯般,枯坐隆中,便晓天下之势。更不能像他般,一语而定将来数十年间的风云变幻。
  
  群臣意见不一,却都有着道理,越是如此,越是让皇帝陛下难以下定决心。
  
  这一次,枢密院的几位主官,也再难保持同进同退的步调。
  
  反对趁机伐周的人以种燧为首,理由很简单,不管从哪个方面看,河洛大军都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。
  
  而张承等人则以为。机会难得,后周京师开封几乎近在迟尺。只要攻下开封,后周各部军旅,群龙无首之下,很可能演变成闻风而降的局面,如此一举而定乾坤,得失之间,哪里还用犹豫?
  
  他们的这两种建言,其实也代表了大多数人的意思。
  
  但朝中大臣们,想的肯定不止如此简单。
  
  知己知彼的道理,谁都明白。
  
  若想在之后有所作为,还要看后周这次风波闹的到底有多大。
  
  赵氏篡位,乃逆臣不假,但与史上那些枭雄之辈大不相同的是,赵氏统摄后周朝政,已逾百年,党羽遍布朝堂内外,又有谁敢以大义之名讨之?
  
  而且,据传来的消息看,赵氏对以后周废帝为首的柴氏宗亲很是优容,并没有大肆杀戮,这难免留下后患,但却有稳定内外局势的奇效。
  
  所以,议来议去,最终大秦重臣们一致以为,应该先观后周情势,,再言其他。
  
  枢密使张承趁机进言,增兵河洛,一旦后周发生内乱,也能立即进兵。
  
  但这一次,反驳他的是同门下平章事周仿。
  
  周仿以为,若大秦骤然增兵河洛,很可能便帮了后周赵氏的大忙,大兵压境,军情紧急,反而让后周上下,有了同仇敌忾之念……
  
  大秦君臣委决不下,皇帝陛下终于开口问计于赵石。
  
  之所以这个时候,皇帝陛下才想起殿内还有一位晋国公赵柱国,不光赵石自己,其他人也是心知肚明。
  
  因为赵石一旦开口,枢密院以及兵部众人必定再无异议,皆以其马首是瞻。
  
  即便是其他文臣,也会思量再三,一些人轻易也就不敢开口了。
  
  这就是晋国公赵石如今在朝堂上的地位,力压群臣,独领。
  
  所以,不光是现在,之前很多时候,皇帝陛下都不会在众臣议决大事时,多问赵石一句,遇有大事,多数会私下跟赵石商量。
  
  这不但是帝王尊严所致,也是成武皇帝对大将军赵石的一种信任,一种宽容的体现……
  
  赵石的回答,让许多人松了一口气。
  
  他没有像很多人想的那般,支持枢密使张承的见解,像往常一样,但有引起战事的可能,就不会做其他建言。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夜的命名术 斗罗大陆5重生唐三 我有一剑 开局签到荒古圣体 万古神帝 帝霸 人道大圣 万道龙皇 陆娇谢云瑾 剑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