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卷谁的大业第十四章大运河(一) (第1/2页)
上元节那天一到,整个京城成了灯笼的海洋,到了晚上,更是烛光闪耀,人们兴高采烈的提着灯笼在京城街道上游行,站在皇宫最高处观看,整个京城就象是舞动着一条条巨龙,这样的繁华景象,就是以前竭力反对灯游的李纲也不得不承认确实美丽。
这场灯会,光是皇宫为止支付的银钱就达到数千贯,加上京城各个富户,百姓所出之资,更是不下万贯之多,不过,这场灯游带来的兴奋直到数月后,被人提起来还津津乐道,各个制造灯笼的商家和百姓也发了一笔小财,这区区一万多贯银钱无疑花得十分值得。
灯会结束之后,朝庭开始了正常的早朝,第一天早朝过后,皇帝就让内侍将宇文恺,何倜,李春三人被召入宫中。
“臣等参见皇上,皇上万岁!万岁!万万岁!”
“三位爱卿不必多礼,起来吧。”看着三人,杨勇脸上笑盈盈的道。
“谢万岁!”三人起身,垂手站在一旁,三人中,以宇文恺最为年长,已年过五旬,由于操劳过渡,已是须发皆白。何倜次之,刚刚过三十五岁,正值年富力强,李春最小,刚刚三十岁。
宇文恺一直是负责大型建筑的监造,大兴城,仁寿宫,洛阳城都是由宇文恺担行营造少监,而且自大兴城东至潼关三百余里的广通渠,当初也是宇文恺率领水工凿渠,引渭水通黄河而成。而何倜精于机关建造,这些年,造出了许多实用的工具,李春则是桥梁大师,后世存在一千四百多年仍然维持完好的赵州桥就是李春的杰作。这三人,可以说是大隋首屈一指的建筑,水利大师。
“你们可知朕召你们今日进宫之意?”
三人对望了一眼。脸上都显出一丝狂热之色,皇帝新年刚过就召他们入宫,而且三人都是在建筑水利方面的专才,意思自然不言而意。
“回皇上,可是要修建大运河?”年纪最轻的李春问道。
大运河的设想并不是从隋朝才开始,早有三国时期。曹操向北方用兵,开凿了一系列运河,自海滦河水系可以经黄河、洋河通泅水、淮河,经邪沟至长江,过江后由江南各河至杭州一带,形成早期的京杭水道。
吴魏两国地军事争夺,常利用领水、涡水入淮。经东泥河至合肥。再由南湘河、巢湖至长江。东晋南北朝时经多次整修,并已有自扬州至仪征的分支。太和四年(369后),桓温北伐,曾于泅水西面开桓公沟三百余里。沟通汹。汉、济三水入黄河,长江和汉水间,西晋时杜预从汉水开运河南通江陵,又东通湘江。这些运河的开通虽然只能满足于局部通航需要,却为后面连结全国的大运河创造了不少便利条件,只是魏晋之后,由于五胡乱华。北方战乱频频,运河的工程便停了下来。
开皇初年,在国库极为困难的情况下,隋文帝还是命令开通了广通渠,将京城与黄河水道联系起来,广通渠开凿之后,不但可以满足京城粮米地需求,还可以将京城的物产运出去,自此漕运通利,关中赖之。因此又称富民渠。
只是这条富民渠充其量只能将黄河两岸的物产与京城联系起来,发展到现在,由于南方的经济越来越繁华,无论是出于经济还是政治的考虑,一条联通全国的大运河已势在必行,不过,由于隋文帝一直厉行节约,开拓全国性的大运河工程量实在太大,隋文帝一直下不了决心,只是拼命在沿途建立官仓。储存粮食,以备修建大运河时使用。
如今这条大运河开凿的任务就落到了杨勇身上,杨勇自然是当仁不让,听到李春的问话,杨勇点了点头:“不错。今日宣三位爱卿过来。确实是为修建大运河之事,朕已决定。从今年起就开始修建大运河,朕选中爱卿三人负责,望三位爱卿不可辜负朕之厚望。”
“皇上放心,若是完不成大运河,臣等皆愿受皇上处罚。”三人眼中都是一片狂热的神色,这样地大运河可是千古未有的壮举,在开凿完广通渠之后,宇文恺就盼望着能有机会继续开渠,可惜大隋的国力还不允许,他只能将自己的才智放在大兴城,仁寿宫的宫殿修建上,这些宫殿虽然也算大工程,只是和大运河却完全不能相比,古来建城者比比皆是,可是能开凿联系南北的大运河,可以说是前无古人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