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三十九章 槐树乡谈 (第1/2页)
在李南撤之前,李亨在河南道和河东道部署了约十五万队,其河东道是因为安禄山在关内道的失败后被迫放弃,而形成了势力空白,当时李庆安和李亨便达成了协议,以太原为界,包括太原在内的河东道以北一府七州由李庆安控制,目前由大将雷万春统帅一万五千军驻防,而河东道以南的十州则由李亨的关军控制,不仅是河东道南十州,甚至包括都畿道及河南道的广大地区,都由李亨派出十五万大军驻守,可当关军的王思礼突然占领了潼关后,李亨派出的这十五万大军便被截断了退路,北有安禄山虎视眈眈,南有李瑁军队阻断了他们绕去汉的道路,使这十余万人处于一种孤立无援的境地。
在敲打完郭子仪后,李庆安便开始动了东征,目标就是这十五万大军,他要赶在安禄山出兵之前,抢先收编这些军队,现在他兵力薄弱,这十五万大军对他尤其珍贵。
河南府和河南道并不是一个概念,河南道是包括今天河南东部和山东的一部分,地域辽阔,而开封以西则属于都畿道,包括河南府、郑州、陕州、汝州、怀州等地,是大唐仅次于关的战略要地,河南府则是都畿道的一部分,就是洛阳及其附近的十几县。
不管都畿道还是河南府,都以东都洛阳为心,洛阳在〖〗国古代的战略风水被定格为,原图大之势”也就是得洛阳者得原,得原者得天下,洛阳的战略地位由此可见,但洛阳的战略不利也同样突出,它四周无险,无山峦阻隔,无峡谷纵深”仅仅北靠一条黄河,可到了冬季,黄河冻结,洛阳便再无险要依凭,极易被大军攻下,因此隋唐两朝都没有选择洛阳为都城,而选择了地形险要的关长安,也正是这个原因。
此时洛阳的政务依然是在朝廷的控制之下,东都留守杨慎余是杨慎衿之弟,也是隋炀帝杨广的嫡系子孙,虽然杨慎衿去了成都”但他的弟弟杨慎余却不肯向李隆基效忠,这也是两兄弟各烧一头香,给他们家族留一条后路。
裴谓是裴宽之子,这两人控制着河南府的政务系统,向尚书省六部和政事堂负责,但洛阳府的军事防御却不被朝廷控制,而是被郑蔡节度使季广琛的军队控制。
为了抢在安禄山之前占领原,李庆安亲率八万安西大军东出潼关,挥师洛阳,而作为策应,郭子仪也同样率八万大军东渡黄河,陈兵太原,兵指蒲州和绛州,郭子仪的出兵有力地牵制住了蒲绛节度使董秦的两万军队,使他无法南援季广琛,也使李庆安的出兵一路顺利,大军迅向洛阳方向推进。
从潼关到洛阳相距约三百余里,这一带走黄土丘陵区”地形起伏,沟壑纵横,李庆安不敢轻敌,他命李光弼为前锋,统帅两万军在前方开路”而他本人则率领六万军主力沿官道浩浩dangdang而行,一路秋毫无犯,这天上午”大军开到了河南府新安县境内。
一名斥候兵飞奔来报:“禀报大将军,新安县县令率民众前来犒劳军队,已经到了!”
李庆安向北面的一条官道望去,只见远处尘土飞扬,隐隐有车队向这边驶来,他点点头便令道:“大军就地休息半个时辰!”
士兵们纷纷坐了下来,有的人休息,有的人喝水吃干粮,李庆安又向四周望去,这里是平原地带,官道两旁都是一望无际的田地,麦子早已经收割完毕,育秧也结束了,农民们正忙碌地插秧,远处一条小河,几架巨大的水车矗立在河边,将河水抽进田边的沟渠里。
李庆安翻身下马,向不远处的一株老槐树走去,大树下坐着十几名老农,本来他们见军队来了,都吓远远躲开,后来见军队并无侵犯他们的意思,便陆陆续续回来,又坐回到大树下乘凉。
十几名老农见百余士兵簇拥着一名大将走来,他们吓得纷纷站起身,不知所措,亲兵校尉安抚他们道:“各位不要害怕,我家大将军想和大家聊一聊,没有恶意。”
一名老者鼓足了勇气,战战兢兢问道:“请问你们大将军是谁?”
“我家大将军便是安西节度使赵王殿下,现在是天策上将军。”
这时,李庆安走过来笑道:“报那么多官名做什么?你就是说是李庆安就行了。”
众老农这才知道,原来眼前这个大将竟然是威名赫赫的李庆安,惊得他们目瞪口呆,半天,他们才纷纷跪倒,拱手行礼道:“我们不知道是殿下驾到,多有冒犯,请殿下恕罪!”
李庆安连忙扶起众人,笑道:“夹家快快起来,没有什么冒犯之罪,快快请起!”
李庆安将众人扶起,众老农见李庆安和蔼可亲,没有高官的架子,更没有传说的那般凶神恶煞,皆放下心来,有人笑道:“殿下坐一会儿吧!”
李庆安欣然盘tuǐ席地而坐,对众人摆摆手笑道:“大家也坐下吧!”
众老农围着李庆安坐了一圈,李庆安对众人道:“各位老乡,大家以为我是什么样子?”
众老农面面相觑,一人大胆道:“待说殿下身高一丈,青面獠牙。”
又有人道:“说殿下喜欢吃生肉,抓起一只活鸡撕了便吃,后面一名稍年轻的乡农笑道:“还有人说殿下晚上特别厉害……”
话没说完,众乡农一起回头向他怒视,吓得这名年亲乡农不敢吭声了,李庆安笑道:“无妨,我不会生气,说说看,还有什么说法?”
一名年老乡农苦笑道:“是说殿下精力异于常人,要夜御十女。”
李庆安哈哈大笑起来,“我哪有那么厉害,那简直是妖魔了。”
事实上,李庆安得罪了不少宗室权贵,他长期不在原时,这些宗室权贵趁机派人在民间大肆诋毁李庆安的形象”将他妖魔化了,这些乡农个天才见到〖真〗实的李庆安,这才知道传说并不是那么回事,纷纷感慨传言的可怕。
这时”新安县县令崔渠率数百辆满载粮食及活猪的马车到来了,亲兵将县令崔渠领到了老槐树下,众老农认识他们的县令,这可比李庆安更加重要,众人连忙起身见礼。
在李庆安面前,崔渠哪里敢摆官架子,他慌忙道:“各位乡农不必客气了”请坐下!”
他却不敢坐下,躬身给李庆安施礼道:“卑职参见殿下!”
崔渠今年约三十余岁,也是博陵崔氏的子弟,他英然年轻,但在崔家的辈分却很高”和崔涣是族兄弟,他是天宝六年的进士出身,先在河东闻喜县做了几年主簿,三年前调到新安县为县令,可谓一直在最底层为官,对底层的民生状况非常了解,李庆安专门接见他”也是为了了解河南府底层的民生状况。
“崔县令不必拘束,随意一点,请坐下把!我们大家一起聊一聊。
崔渠提心吊胆地坐下,虽然他自诩还算是清官,但几年的官宦生涯多多少少也有一点让人诟病的地方,他害怕这些乡人出言无忌,把他的老底在李庆安面前捅出来。
李庆安见众人都不吭声,便笑道:,“那我先抛砖引玉吧!崔县令,我想先了解一下新安县的土地兼并情况。”
听李庆安提到土地兼并,崔渠一颗心放下,虽然新安县的土地兼并现象也很严重”但那些都是朝权贵所为,和他关系不大,他便点点头”指着周围的田地道:“大将军看见这片田地没有,这都是上田,一亩可产稻谷三石,但这些土地都不是耕种人所有,这是荣王的田产,一共四千八百顷,向东数里的土地都是他的所有,这其实只是秋林一叶,整个都畿道的土地大部分都被宗室权贵兼并了,有的是直接赏赐,有的是趁灾年低价购买,有的是强买强卖,就拿我们新安县来说,县志记录开元初年时还有六成自耕农,但到今年为止,只剩下两成了,而且基本上都是缺水的下田,一年只能种一季,权贵们看不上眼,才得以幸免…………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