门派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门派看书 > 我的姐夫是太子 > 第二百九十七章:大大功臣

第二百九十七章:大大功臣

第二百九十七章:大大功臣 (第1/2页)

杨荣只沉吟片刻。
  
  而后,他看一眼蹇义和张安世。
  
  他显得很沉稳,似乎在思量着什么。
  
  仿佛眼前,这无数人生死关头的事,都与他无关。
  
  而后,他从容地道:“陛下认为,孰是孰非呢?”
  
  朱棣没想到,杨荣居然来反问。
  
  这让朱棣十分反感!
  
  朕在问你,你敢问朕?
  
  现在的朱棣,像一头愤怒的狮子。
  
  朱棣道:“朕问你!”
  
  “其实陛下心里也没有答桉。”杨荣道:“太平府的事,前所未有,臣未在经史典籍中见到,所以威国公治太平府,确实卓有成效,却也不能说蹇公错了。这是因为,蹇公所读了的书中,治理天下,确实本就不该如此。对于这些出格的官吏,进行罢黜,臣倒以为……这是他的良苦用心。“
  
  朱棣的嘴角勾起一丝冷笑,随即道:“良苦用心?”
  
  杨荣似乎听不出朱棣话里的讽刺一般,道:“是,威国公所做的事,可谓前无古人,必然引发天下许多人的怨愤,趁着太平府立足未稳,剪除他在太平府的羽翼,这何尝又不是对威国公的一种警告和保护呢?让威国公不要继续越过雷池,免得成为众失之的,制止他的行为……臣觉得蹇公是好心。”
  
  朱棣禁不住大笑道:“好一个指鹿为马!”
  
  杨荣依旧显得从容不迫,道:“陛下能否容请陛下将话言尽?”
  
  这杨荣确实是胆大包天了,可他也确实显得十分气定神闲。
  
  他依旧慢条斯理地道:“臣并没有指责威国公,威国公的成绩,是实实在在的!臣对于太平府,也颇为乐见,想看看……这太平府,到底能到什么样的程度。”
  
  杨荣顿了顿,接着道:“可是陛下……威国公依旧是在玩火,玩火者,未必自焚。只是威国公如此,等于将自己置身于悬崖边上,一不小心,便可能万劫不复。而对我大明而言,太平府的成败,也关系到大明的存亡。既然如此,那么……何不再以观后效呢?”
  
  朱棣冷冷地道:“太平府已是天下诸府之冠。”
  
  杨荣摇头道:“这并不公平,太平府确实做出了许多的成绩,让人大开眼界,可之所以有今日,臣以为有几点是分不开的。”
  
  “其一是,威国公毕竟位极人臣,威望不是寻常人可比,且威国公本就是人中龙凤,这样的人,要治理一府,岂不是容易?威国公能在太平府能办的事,可放了其他人任知府,就一定能成功吗?’
  
  “其他的知府,毕竟他们的才能,远不及威国公,他们的威望,也非威国公能及,据臣所知,不少知府上任,甚至连下头的小吏都无法做到如指臂使,被下吏们欺上瞒下。可这些,在太平府是不会发生的,没有人敢隐瞒一个锦衣卫指挥使。”
  
  朱棣:“……”
  
  杨荣继续道:“所以,太平府发生的事,到底是源于威国公的大才,还是这一套……当真可用,甚至比之古之圣贤们所推崇的方法还要有用,就有待商榷了。”
  
  朱棣皱着眉头,背着手,若有所思起来。
  
  不得不说,杨荣此时的话很不讨朱棣欢喜,可杨荣这个人……说话很公允,也切出了问题的关键。
  
  于是朱棣道:“你的意思是,要在其他各府,也试一试这一方法?”
  
  众官听罢,顿时心里哀嚎。
  
  这要是在他们的老家实施这一套,可就是抄出他们家里的隐田,要他们家里缴税啊!
  
  杨荣笑了笑道:“陛下,现在天下实施的,乃是古已有之的方法,所以各府各县虽有许多的问题,可还算是相安无事。太平府所实施的,却是前人未有的新东西,在没有发现问题之前,就急于推广,臣以为这非稳妥之策。臣倒有一策……”
  
  朱棣语气温和了一些,他对杨荣信任是有原因的。
  
  杨荣说的话,无论他认同不认同,可至少,杨荣总是以江山社稷的立场来向他阐明立场。朱棣知道他都是公心,并没有偏私,自然更乐于接受他的话。
  
  杨荣道:“在太平府与应天府交界之处,有一宁国府,治地宣城县,此地距离南京,也不过迟尺的距离,而蹇公,乃三朝老臣,又是吏部尚书,天下大臣,无论是品德还是能力,都不可与之比拟,不如……就请蹇公往宁国府,暂任知府,也教陛下看看,我大明位极人臣的重臣,照着圣人所言的垂拱而治,可以将一个府,治理成什么样子!”
  
  “蹇公与威国公一样,也都是极有威望,也都能够驾驭官吏,一年之后,若是宁国府路不拾遗、夜不闭户,得到大治,那么就证明,之所以太平府能有今日,不是因为张安世的方法对了,只是因为……太平府有一个威国公而已。可若是蹇公所治的太平府,远不如太平府,便可见太平府的方法,确实值得称道,到了那时,孰是孰非,自可清晰可见。”
  
  “陛下。这样做……有几个好处,无论是好坏,至少可教人心悦诚服。其实……臣也有一个私心。”
  
  “私心?”
  
  朱棣狐疑地看着杨荣。
  
  杨荣微微笑道:“若是太平府……当真比之宁国府好,这就说明,我大明找到了一个新的路子。毕竟,历朝历代……虽有治世,也有乱世,治乱循环,百姓能安生几日呢?臣的私心是……希望太平府能远胜宁国府。”
  
  张安世站在一旁,起初是有些愤怒的,心里晓得杨荣这是拉偏架。
  
  不过这个时候,他倒开始佩服起杨荣来了。
  
  这厮很有水平啊,他这一番话,让张安世这些人,恨他不起来,反而觉得这家伙……好像是偏向自己这头了。
  
  可对于蹇义这些人,却又好像觉得杨荣是自己人,他煞费苦心地说这些话,分明是想要拉蹇义一把,而且显然蹇义这些人,肯定是自信心爆棚的。
  
  堂堂吏部尚书,治理区区一个小府,那还不是手到擒来?杨荣真是个好人,在陛下盛怒之下,还敢触犯陛下逆鳞,竭力保下蹇义。
  
  那么对朱棣而言呢?
  
  对朱棣来说,杨荣这番话,可谓是公允,他将整件事剥开来,把所有的利弊和他的疑问也都提出来,并且治理天下,不是一朝一夕的事,一个新的政策,到底有没有隐患,还需观察,而且……又想出蹇义来治宁国府的方法,绝对算是一碗水端平,至少……这对朝廷社稷而言,不是坏事。
  
  朱棣自然觉得杨荣此人,很稳妥,是个稳重且处处为社稷着想的人。
  
  张安世先有佩服,而后又忍不住在心里滴咕:“这吊毛……还真是左右逢源,这就是传说中的‘三杨’的本事吗?”
  
  朱棣依旧还冷着脸,不过看杨荣的脸色,却并非是杀气腾腾了。
  
  此时,他目光一转,看向张安世道:“张卿家怎么看?”
  
  张安世道:“陛下,臣以为……亦无不可。”
  
  张安世不反对,太平府到了现在,要的就是找一个让所有人都信服的机会。
  
  这种前所未有的国家大策,也绝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达成共识的,现在太平府要做的,就是想尽办法去证明自己。
  
  朱棣颔首,看向蹇义,忍不住又冷起了脸来,道:”蹇义,你以为如何?”
  
  蹇义道:“敢不从命。”
  
  朱棣道:“那好,就罢黜蹇义的吏部尚书……”
  
  “陛下。”杨荣这时道:“若是罢黜蹇公,而是以知府的身份,未免不公。毕竟威国公乃国公之身,加锦衣卫指挥使同知。”
  
  朱棣挑了挑眉道:“吏部尚书……任知府?”
  
  杨荣道:“既是太平府开了先河,那么……再开此先河,又有何不可?”
  
  朱棣听到这里,却是扫视了众人一眼,随即就道:“看来,若不如此,是堵不住你们的口了。既如此,蹇义兼宁国府知府,以吏部尚书的身份,至宁国府治地宣城署理府务,至于吏部……就暂不劳他费心。”
  
  蹇义老泪纵横,他虽做好了死的准备,但没想到,自己还有一次机会。
  
  若是能活着,谁又真的愿意死呢?
  
  而对他而言,区区一个宁国府,不过是小试牛刀而已,无论如何,眼下也是劫后余生,甚至……给了他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。
  
  他叩首道:“臣多谢陛下。”
  
  朱棣随即轻描澹写地道:“可蹇义犯下大错,也不可轻饶,来人,拿下他的家人……至诏狱……该什么罪,还是什么罪。蹇义……你若是治宁国府有成,倒还罢了。可若是一事无成……朕念你乃是老臣,当初侍奉太祖高皇帝,也有功劳,朕就饶你一命,可你的家人……”
  
  后头的话,朱棣没有继续说下去。
  
  蹇义已是面若死灰。
  
  朱棣继而道:“所有涉及此的官吏,除了凌迟的郎中刘荣,其余人,也可至宁国府……他们不是都很有本事吗?那就让朕见识见识他们的本事吧,不过……依蹇义例,海捕他们的家人,一并拘押诏狱戴罪。”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夜的命名术 斗罗大陆5重生唐三 我有一剑 开局签到荒古圣体 万古神帝 帝霸 人道大圣 万道龙皇 陆娇谢云瑾 剑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