门派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门派看书 > 我的姐夫是太子 > 第三百三十二章:绝不可能

第三百三十二章:绝不可能

第三百三十二章:绝不可能 (第1/2页)

朱棣唏嘘短叹着。
  
  你皇后却没有继续追问。
  
  朱棣没有发现你皇后眼神里的深意,只命值夜的宦官进来,洗漱更衣。
  
  就在此时,有人喜滋滋地上前,朝张太公来,作揖行礼道:“张公,许久不见了。”
  
  张太公的脸色,这才勉强恢复了一点红润。
  
  他定睛一看,却是县里的举人,姓周。而这周举人,和他是世交。
  
  于是便忙回礼道:“周贤弟也来了。”
  
  “凑凑趣罢了。”周举人微微一笑道:“只是不曾想,张公竟也有如此雅趣。”
  
  二人见面,分外亲昵,于是便索性结伴,等进了这群儒阁,便见诗会已开始了。
  
  这其实采用的乃是猜灯谜的形式。
  
  这里预备了许多笔墨纸砚。
  
  来此的读书人,只要提笔做了诗词,便可张挂起来。
  
  而后,大家在此驻足看张挂起来的诗词,做出品评。
  
  随即下旨百官至大明门。
  
  此时,已有许多的读书人,挥毫泼墨了,墙壁上也挂了许多的诗词。
  
  张太公不急着作诗,而是先看别人的大作。
  
  总算,他终于能将方才的烦恼,忘了个干净。
  
  而且张太公惊喜地发现,在这里,他遇到了许多的故旧,此时见面,个个分外的亲昵。
  
  甚至还有一个老者,乃他年少时的同窗,都曾拜入名师门下学习,只是大家都在各县,虽有书信往来,却几乎难有见面的机会。此时见面,分外的亲热,彼此拉着手,叙旧了许久。
  
  “怎还有商贾来?”张太公瞥眼,却见有穿布衣、布鞋之人进来。
  
  他皱眉,商贾是很好辨认的,太祖高皇帝不许商贾穿戴丝绸,所以许多商贾,便让人裁剪上好的松江布来穿戴,有的好布,价值并不比丝绸要低。
  
  “据闻此次诗会,谁都可以来,并无门禁。”周举人在一旁低声道。
  
  张太公嫌弃地摇着头道:“大煞风景,大煞风景。”
  
  正在此时,却有一行人步入其间。
  
  当然,这道旨意,又别出心裁,为了不惊扰百姓,一切从简,便衣即可。
  
  这些人不多,只有七八人而已。
  
  朱棣为首,随之而来的,有杨荣、胡广、夏原吉、金纯、金忠人等,除此之外,还有两个翰林学士。
  
  朱棣也只是想看看这诗会是什么样子的,因此,大队的人马即将抵达栖霞的时候便先行一步,等到了群儒阁,又撇开了随行的扈从,只带着几个重臣进来。
  
  “群儒阁·”念着这三个字,朱棣有些无语。
  
  好在在这儿,没有什么是张安世干不出来的,他习惯了。
  
  眼前见这里张挂的许多诗词。
  
  许多读书人驻足,激动地窃窃私语。
  
  更有人看完了诗,意犹未尽,又开始说到了太平府。
  
  “太平府这一次,怕是要遭殃了,听闻胡公昨日就入宫了。”
  
  “朝中诸臣,胡公至贤,有他在。”
  
  百官已得了消息,宫里的事,是藏不住的,所以当许多大臣来到大明门的时候。
  
  后头的话声音越来越低。
  
  读书人嘛,凑在一起,就爱讨论这个。
  
  听说有人讨论胡广,朱棣将目光笑吟吟地落在了胡广的身上。
  
  胡广:
  
  “现在粮你涨得这样的厉害,依我看……”
  
  粮你。
  
  朱棣若有所思。
  
  却又有人兴奋地道:“怕还要涨,至少得是十两银子,等到了十两银子之后……”
  
  不知是谁,谈到了粮你,几乎所有人,都变得兴奋起来。
  
  在此的,大多是士绅出身。
  
  却有不少人,用奇怪的眼神看向杨荣和胡广。
  
  这一次,加仓粮食的不少,本来读书人不该言利的。
  
  可粮你关系到的,却是太平府和威国公,却不禁让人滋生出无穷的兴趣。
  
  朱棣默默地走到一处角落,落座,诗会这边主办的人,立即有人奉了茶来。
  
  朱棣呷了口茶,依旧没有发出什么响动,只安静地听着其他人的话。
  
  “听说……许多地方已经出现饿殍了,这粮你不疯涨才怪,我看不只十两,便是十二两、十三两也有可能,前几日,老夫听闻凤阳出了饿殍,立即便又东挪西凑加了一仓的粮,等着吧,现在天怒人怨,这是天灾人祸的征兆,到了那时,粮食就是金银。”
  
  “你也加了一仓?我加了三仓。”
  
  “刘兄大手笔啊!”
  
  “挣钱是小,捍卫名教是大,现在外间有许多人说,什么太平府今年粮食大熟,老夫就不信了,他太平府……这样胡来,还能丰收!必定是有人急了,知道这太平府要出大事,到时无粮,所以想办法放出这些消息,好低你购粮,想要缓解燃眉之急。”
  
  “只是你这购粮的资金。”
  
  “我是抵了地,筹措来的,哎……真恨平日里没有多少金银在手,反而便宜了钱庄。”
  
  胡广的人缘,本是最好的,大家都觉得他谦虚待人,如沐春风。
  
  “无妨,无妨。”
  
  大家议论得越来越热烈。
  
  一时之间,竟无人关心诗词了。
  
  那张太公见许多年轻人说得兴高采烈,他年纪大,没有急着去讨论,心里却也是乐不可支,只是不好表露,只是含蓄地带着微笑。
  
  “当今陛下……煳涂啊!”有人极小声地窃窃私语:“历来大奸似忠,太平府此等欺上瞒下的手段,这是历朝历代的奸臣惯用的手法,可陛下竟不能察觉。”
  
  “这你就不懂了……”有人声音压得更低:“依我看,有些事啊……人家不是不知道,就如那章惊,穷凶稔恶,罪无可赦,可为何他能为相,执宰天下?不还是因为5。”
  
  说到这里的时候,这人用手指了指房梁,意味深长的样子。
  
  有人便接口道:“这倒也是上梁不正,下梁歪。”
  
  朱棣依旧喝茶,只是听到这里的时候,身子稍稍顿了一下。
  
  “无论如何,此番……等夏粮征上来之后,真相大白,一切奸邪,便无所遁形。到了那时,朝中有胡公等这样的君子,必要仗义执言,我等小民才有出路。”
  
  可今日,虽也有不少人与之行礼寒暄,只是今儿却像是多了几分生疏。
  
  众人纷纷点头,张太公也听得激动。
  
  此时,却听这回廊那边有人传出声音:“那是什么?”
  
  众人听了这人的话,便也朝回廊那里看去。
  
  回廊那里,可以眺望江景。
  
  于是有人踱步而去,一看,竟沉默了。
  
  张太公见状,自然也上前,便见那江面上,浩浩荡荡的,竟都是货船。
  
  无数的货船,前后衔接,浩浩荡荡,数之不尽,竟是充塞了整个江面。
  
  有人细细看那货船上张挂的旗帜,虽然旗帜上的字是不可能辨认,可是这旗帜的款式,其实许多人却是熟悉的。
  
  这是粮船特有的旗帜,官府征粮,运输途中,必用粮旗为标志,示意沿途的差役和巡检,不得横加阻拦。
  
  于是有人惊呼:“粮·粮船垆。”
  
  “胡广再蠢,也能体察到这些,心头憋屈起来,于是他禁不住低声对杨荣抱怨:杨公,吾身败名裂也。”
  
  “何处来的粮船·”
  
  人群有些骚动。
  
  越来越多人出现在回廊上,许多人扶着栏杆,认真地瞧着那些货船。
  
  却见那粮船数百上千,犹如江面上的长龙,一个个的在各处的码头靠岸。
  
  “这像是像是能运来栖霞的粮船,应该是那太平府九县的吧。”
  
  “不可能,绝不可能,怎么会有这么多!”
  
  杨荣微笑道:“浴火方能重生,不慕虚名而处实祸,此方为人杰也。”
  
  胡广:
  
  不是她对外朝的完全没有兴致,而是她自觉地自己管好宫中的事即可。外头的事自有自己的丈夫和儿子们去操心。
  
  好吧,他总说不过杨荣这家伙。
  
  大明门开了,随即,众臣随朱棣行色匆匆而去。
  
  大量的大汉将军,以及抽调来的东厂番子,锦衣卫校尉,个个便装,潜藏各处,或有缇骑便衣开道,又有一队禁卫,奉旨以校阅名义,浩浩荡荡地抄另一条路,直奔栖霞。
  
  朱棣很满意这样的安排,在他看来,排兵布阵的至高境界,并非是列队冲杀,而是发动奔袭。
  
  只是奔袭,对于组织力的考验极大,排兵布阵时,统帅盯着诸将,诸将盯着千户百户,千户、百户监视士卒,谁有异动,亦或者谁停滞不前,可以立即发落。
  
  可历来奔袭却需百战精兵,这是因为奔袭为了讲求突然性,即便不是在夜间行动也是一路疾行。
  
  如此一来,用将盯兵的办法,就没办法使用了,这要求最底层的士卒,都能主动性。
  
  在无人盯梢的情况之下,还能不折不扣地完成命令,身后没有眼睛,依旧可以做到令行禁止,这才是真正的精兵。
  
  东厂的番子少,可锦衣卫散出去,潜伏各处,井然有序,朱棣这一支人马所过之处,他们都做好了周密地安排,确保万无一失。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夜的命名术 斗罗大陆5重生唐三 我有一剑 开局签到荒古圣体 万古神帝 帝霸 人道大圣 万道龙皇 陆娇谢云瑾 剑来